字典初识
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例子:
1 | name_lst = ["新力", "一帆", "海绵", "秀"] |
其中,列表 name_lst
中存储的是同学的名字,id_lst
中存储的是对应同学的学号。例如,新力
的学号是 18
。
如果我们要查找新力的学号,就要去另一个列表中找到其索引对应的学号值,例如:
1 | name_lst[0] |
这样的操作虽然也能满足我们的需求,但是显然有些繁琐。而且一旦任何一个列表中的索引发生了变化(比如进行了插入或者删除数据的操作),就要对另一个列表进行同样的改动,否则会造成混乱。
如果我们使用字典来进行这一类操作,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。
字典也是 Python 中的基本数据类型之一。字典是 Python 中唯一一种包含键值对的数据类型。字典是一种键值对数据。
字典在 Python 中的关键字是 dict
。
字典用来存储大量数据,数据量比列表存储的还要大。
字典能够将数据和数据之间进行关联。
字典的定义方法是这个样子的:dic = {'键': '值'}
,具体的例子就是:
1 | dic = {"新力": ["开车", "唱", "跳"], "一帆": 9, 25: "海绵", True: "秀", (1, 2, 3): "大圣"} |
通过键可以准确地找到其对应的值:
1 | print(dic["新力"]) |
在这里补充一个概念,哈希
:
- 可变数据类型不可哈希
- 不可变数据类型可哈希
目前我们学到的可变数据类型有:列表和字典;不可变数据类型有:整型、字符串、布尔值和元组。
字典的键必须是不可变数据类型(也就是可哈希)且唯一(字典中的键只能存在一个)。如果字典中的键出现了重复,后面的键值对会覆盖前面的键值对。
字典的值可以是任意的数据类型。
字典本身也是一个可变数据类型:
1 | dic = {{'a': 1}: 'alex'} |
运行上面的代码会报错,错误原因是字典是不可哈希的数据类型。也就是说,字典是可变的。
1 | 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 |
字典元素的增加
字典的增加操作可以通过 dic["键"] = "值"
的方式实现:
1 | dic = {"key": 1} |
输出的内容为:
1 | {'key': 1, 'alex': 89} |
这种通过赋值的方法增加变量的方法有些”暴力“,因为如果字典中原本存在相同的键,赋值操作将把原来的键对应的值替换为新值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lex': 18} |
输出的内容为:
1 | {'key': 1, 'alex': 89} |
还有一种相对”温柔“的增加字典元素的方法,.setdefault()
。通过这种方法,如果原字典中已经有了同样的键,返回值为改键对应的值,不会进行修改操作。如果原字典中不存在这样的值,将会增加新的键值对。值默认为 None
,也可以自定义要添加的值。范围值为增加之后的键对应的新值。例如:
1 | dic = {'key': 1} |
输出的结果为:
1 | 1 |
对于 .setdefault()
的返回值,可以这样记忆:最终字典的键对应的值是什么,就返回什么。
.setdefault()
方法是通过两个步骤进行的:
- 先通过减去字典中查找,如果键存在,返回对应的值,不会继续执行第二步;如果键不存在,返回将要赋给该键的值,默认为
None
,去执行第二步。 - 将键和值添加到字典中
字典的删除
字典的删除主要有 .clear()
、.pop()
、.popitem()
和 del
四种方法。
需要注意的是,字典没有 .remove()
方法。
.clear()
方法用来清空字典,使用该方法后,会得到一个空字典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.pop()
方法需要输入想要删除的键作为参数,返回的是被删除的键对应的值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需要注意一点,如果要删除的键并不存在于字典中,会报错:
1 | 'key': 1, 'aaa': 'bbb'} dic = { |
这时,我们可以给 pop 指定一个默认值,这样如果没有这个键的话,将会返回默认值,而非报错:
1 | 'key': 1, 'aaa': 'bbb'} dic = { |
这样就可以实现批量处理字典时,如果键存在则删除,如果键不存在则忽略,而不会报错的需求。
.popitem()
是随机删除。但是在 Python 3 和最新版本的 Python 2.7 中,默认删除字典的最后一组键值对,返回值为删除掉的键值对元组(注意,是元组,而不是像 .pop()
一样放回的是值)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输出的结果为:
1 | ('aaa', 'bbb') |
与列表不同的是,字典中没有 remove
方法。
字典中 del
方法的用法和列表十分相似,如果不指定要删除的键,将会删除整个字典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代码运行后报错,因为dic已经被完全删除了。
1 | 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 |
我们也可以通过指定键的方法,删除特定的键值对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输出的结果是:
1 | {'key': 1} |
字典的修改
字典的修改有两种形式,第一种是用暴力增加的方法 dic['键'] = '值'
对已经存在的键进行修改;第二种是通过 .update()
方法来合并两个字典。
使用 dic['键'] = '值'
进行修改,当字典中存在指定的键时,该键对应的值将会被替换为新的值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输出的结果为:
1 | {'key': 1, 'aaa': 'BBB', 'ss': 'BBB'} |
.update()
方法可以将两个字典合并。update
中输入的字典的级别要高于前面的字典。也就是说,如果新输入的键已经在就字典中存在,该键对应的新值将对替换旧值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输出的结果为:
1 | {'key': 2, 'aaa': 'bbb', 'meet': 23} |
字典的查找
字典可以直接通过键来查找值,不过这种查找方式相对“暴力”:当键存在时,返回对应的值;当键不存在时,程序会报错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因为这种直接查找的方法当键不存在时会报错,有时我们需要使用 .get()
方法:当键存在时,返回键对应的值;当键不存在时,返回 None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我们甚至可以改变键不存在时的返回值:
1 | print(dic.get('bbb', '没有找到啊')) |
我们也可以通过 .keys()
、.values()
和 .items()
方法获取字典全部的键、值和键值对。这三个方法的返回值都是一种 高仿列表
,可以迭代但不支持索引。我们可以通过list函数将返回的高仿列表转化为普通列表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也可以使用 for 循环迭代字典,将会遍历字典的键:
1 | dic = {'key': 1, 'aaa': 'bbb'} |
字典的嵌套
有下面这样一个字典:
1 | house = { |
要想找到里面的 "倚天剑"
的 剑
字和 "熊大"
的 熊
字,我们可以这样找到:
1 | print(house[103][2]['张无忌']['灭绝师太'][2]) |
从上面的例子中,我们就可以发现,字典相较于列表是很有优势的:
- 字典查找内容更方便
- 字典查找速度更快
字典还可以简化流程控制的过程。
举个例子,如果我们需要设计这样一个程序,用户输入编号,程序自动返回该编号对应的菜品。如果我们用 if 条件句来实现,将会非常繁琐:
1 | while True: |
如果我们使用字典的方法,只需要这样即可:
1 | dic = {"1": "饺子", |
我们看到,使用字典之后,代码节省了不少,而且少了很多重复代码。以后如果需要增加或者删改列表,只需要在字典中进行操作即可,不需要对程序进行改动,后期维护也更为便利。